第二一七章 篡代


    皇帝自华林西门出居金墉城,赵王伦使张衡将兵守之。
    张衡,前文也交代过的,宫变之日,与张林同为赵王内应之一,彼时的衔头是“省事”
    ,也是一个小吏,现在呢,亦与张林一样,“并居显要”
    了。
    华林园在宫城北,虽与宫城连为一体,但彼此有墙垣分隔,并不能说是宫城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皇帝是先被赶进华林园,再悄悄的从华林园送出去,而不是直接由宫城送出。
    如此安排,无非避人耳目,减少发生意外的机率。
    皇帝幽居金墉城,河东公主是带在身边的。
    义阳王威逼夺皇帝玺绶,逼皇帝在禅诏上署名,皇帝说,“我出居金墉城,得把阿蔺带上,你们同意,俺就签字,你们不同意,俺就不签字。”
    阿蔺,河东公主的小字。
    司马威大出意料:你还讲条件?
    之前,孙秀为儿子孙会向皇帝提亲的时候,皇帝就提过条件:结婚可以,圆房不行——得阿蔺的病好了再说。
    也即是说,不出阁、不过门,河东公主还是留在朕的身边。
    孙秀嘀咕:如此,我儿子除了个“驸马都尉”
    的衔头,不啥也没有了?
    皇帝说,倒也不至于——我再给他个“射声校尉”
    的衔头吧!
    另外,他爱收多少妾侍就收多少妾侍,不耽误你们老孙家传宗接代。
    皇帝的态度,少有的坚决,彼时,篡代的条件还未成熟,不好在这种事情上同皇帝较真儿,而孙秀最看重的,本来也只是个皇亲国戚的名头,于是,就答应了。
    但现在情形又不同,司马威不敢做主,赶紧飞报赵王伦。
    赵王伦、孙秀都以为,目下最紧要的是顺利禅代,别的都可以暂时放一放,就给他带上女儿罢!
    如是,河东公主就跟着父亲,一并入居金墉城了。
    次日,初十,尊皇帝为太上皇,改金墉城曰永昌宫。
    (嗯,侄孙做了叔祖的“太上皇”
    ,晋,真是一个奇葩朝代。
    )
    废皇太子覃,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做回清河王去了。
    立赵王世子荂为皇太子。
    以梁王肜为宰衡。
    (王莽之后,“宰衡”
    终于重出江湖啦。
    )
    孙秀由尚书令转中书监,另,接淮南王的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中书令满奋转尚书令。
    义阳王威为中书令。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