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出去


    readx;
    任谁看,大潼镇政府大楼都是超标的。
    如果照片里的大楼是市政府大楼,或者县政府大楼,大家多少也能“理解”
    一点,可大潼是个镇。
    就算四山是人口大省,一个镇能有多少人?
    3万人?5万人?8万人?
    当然,人口超过10万的镇肯定有,但不会太多。
    人口再多一点,经济好一点的话,完全可以撤镇设县了。
    话说回来,一个镇该编制有多少个公务员?放开了算,100人顶天了。
    可是根据网上爆料者爆出的信息看,照片里这栋2007年新建成的大潼镇政府大楼总建筑面积达到7000多平方米。
    7000多平方米除以100人,平均每人70多平方米的办公面积。
    网民的力量是强大的,有人翻出国家《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发现《标准》里规定正部长级别的官员办公室使用面积不能超过54平方米,科级以下干部不能超过9平方米。
    大潼镇里最大的官是正科级,这么一对照……
    拆楼次日。
    网民搜索到了大潼镇小学和大潼镇中学的照片,一起放到了网上。
    需要指出的是,网友发上去的大潼镇中学照片是有道集团捐建之前的校舍。
    照片里的大潼镇中学是一栋看上去很有些年头的三层楼,门窗破旧,墙上的裂纹十分明显,稍加注意,甚至能发现楼体微微有些倾斜,所以校方在教学楼外架了几根大原木支撑西墙。
    大潼镇中学如此破旧,大潼镇小学比中学还不如。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漂亮的口号在大潼镇小学、中学和办公大楼三张照片面前成了笑话,镇里两所学校那么残破,办公大楼却气派非常,3000多万的投资,等于全镇一年半的财政收入,钱是这么花的吗?
    这么大的工程,镇领导从中捞了多少?
    还有,外地企业到大潼镇捐建教学楼,镇里是如何作梗,让企业不得已拆了刚建好的教学楼?
    一连串的疑问在网上被人提了出来,却没人回答。
    很快,网民的兴奋点从“直升飞机拆楼”
    转移到“贫寒校舍和奢华大楼”
    上。
    嗅觉敏锐的媒体迅速跟进,想方设法调查大潼镇的各项资料。
    地方媒体圈有两个潜规则:其一,本地媒体不监督本地,通俗点说就是本地媒体一般不报道本地负面新闻,特别是涉及官方的负面新闻(上头指令允许的除外);其二,地方媒体习惯性向下看,平行看,但不向上看,市级媒体关注本市,关注下辖县镇乡,但一般不会首发省级的消息,通俗点说就是极少“越级监督”
    (全国性热点除外)。
    言而总之,大潼镇的事儿,四山本地大多保持沉默,但挡不住外地媒体特别是燕京媒体的关注。
    4月30日,大潼镇相关部门的电话几乎被打爆,镇里工作人员统一口径——“不知情!”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