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剥夺曹操的未来(第2页)


    曹操还没转过弯来,这都天下大乱了,攻打一方势力,难道还需要理由吗?
    “我明白了。”
    94智力的陈宫,忽然回过味来,恍然大悟道:“明公,那陈子归是来提醒明公,要你莫屠戮百姓。”
    屠戮百姓之事,古代常有,即便干了,顶多受点道德谴责,被冠以残暴而已。
    更何况这还是敌对势力治下的百姓,屠戮了又如何?
    但既然郭嘉陈宫接连提醒了,那这里面必然有深意,莫非事情的关键,依旧是在刘玄德身上?
    想起刘备那嫉恶如仇的性格,曹操沉思道:“奉孝公台莫非是担心刘玄德出兵?此事我们之前不是议过了吗?刘玄德正与袁绍相持,无暇它顾,哪怕陈子归过来,兵力亦不过与我们相当。
    方才不敢动手,是因为他的轻骑离我们太近,若是正面与之一战,我倒也不惧,为何要怕他刘玄德?”
    关于刘备的性格特点,曹操与郭嘉也分析过。
    仁爱确实是仁爱,但就是有些仁爱过头,有时候为了百姓,经常会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
    不管是现在还是历史上,他都是这样。
    像如今世界,关中一战,为了百姓,放弃了突袭长安的计划。
    而历史上,为了照顾百姓,从新野撤退居然选择与百姓一起南下。
    要知道博望坡一战,在击败夏侯惇之后,是给刘备争取了足够时间的。
    如果他抛弃百姓,自己领军队迅速南下,虎豹骑跟本不可能追得上他。
    但偏偏刘备就选择了很愚蠢的办法,结果到最后不仅百姓没保住,连自己以及赵云刘禅都差点死在乱军中。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郭嘉看人确实很准,一眼就知道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
    因此最早曹操麾下的谋士军团,就制定的突袭徐州计划,就是想趁着刘备没有办法南顾的时候,将徐州纳入自己的势力地盘。
    至于屠城的事情,他们觉得哪怕屠了,刘备短时间内,应该也无法抽调大量兵力过来,即便陈暮来了,大家兵力相当,再加上兖州近在咫尺,可以随时抽调兵力,谁也占不到便宜。
    最坏的结果,也就是青州得个琅琊国而已。
    运气好的话,甚至在拿下徐州之后,整顿好兵马将陈子归赶出徐州,到那个时候,曹操也有了与天下枭雄一战的底气。
    然而郭嘉却摇摇头道:“我们当初确实考虑到了刘玄德的态度,但我们却忽略了另外一个人。”
    “谁?”
    “伯安公。”
    “伯安公?”
    虽然刘虞已经登基为帝,但他宗室贤明长者的形象深入人心,所以很多人都不称呼他为天子,而是称呼他为公。
    这并非贬义,也不是降级,而是一种对德高望重之人的尊重。
    只是曹操不太理解,现在洛阳小朝廷虽然被原来的公卿大臣拥护,成为目前天下,三个自立为帝中公信力最好的皇帝。
    可毕竟已经对天下失去了控制,没有人再去管他,为什么郭嘉和陈宫却还说自己忽略了他?
    郭嘉说道:“伯安公素来仁义爱民,若他知道明公屠杀百姓,会待如何?”
    曹操嗤笑道:“洛阳自身难保,被袁本初牵扯了兵力,即便伯安公下旨申饬于我,又能奈我何?”
    陈宫叹道:“可明公别忘了,刘备可一直打着匡扶汉室的名义,以洛阳为主。
    如果伯安公令刘备讨伐明公,也许刘备真的会放弃现在从冀州得到的利益,转而攻打明公!”
    “什么?”
    曹操只觉得毛骨悚然,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