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一(第2页)


    放下杨绘,韩冈又想起宗泽。
    宗泽这一回在润州,看到的那些事,似乎是动摇了他的信念。
    对韩冈所描述的未来,不再抱有坚定的信心。
    这让韩冈有些挂心。
    如果是别人倒也罢了,宗泽的才智心性都是韩冈很欣赏的,而且又不缺决断,日后必为国之栋梁——这一点,在另一个历史中已经得到了证明。
    是不是让他去辅佐沈括的工作,被现实所动摇的信念,最好还是由现实重新确立。
    沈括这些年工作的成果,世人皆是历历在目。
    铁路给社会带来的变化,远远超过了修建铁路时,所付出的那些成本。
    不论是谁,如果能更深入一点的去观察铁路对天下的影响,必然会明白谁才把握住了世界发展的流向。
    不论是另一个世纪的历史书上,还是在此时的现实中,都不乏大宋商业发达的评述。
    但在实际上,所谓的发达只是相对的。
    在铁路开始贯通大宋南北,真正起到大动脉的作用之后,大宋的商业,才真正发达了起来。
    世人对产品的需求,一直被恶劣的交通情况所压制。
    直到有了铁路之后,他们的需求才爆发出来。
    棉布在全国各地的热销,来自于方便的交通,降低了运输上的成本,相应也降低了各地的售价。
    而丝绸价格的下降,也同样因为交通更加通畅。
    蜀锦的贵重,一方面来自其独特的美感和质地,但另一方面,也来自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
    而丝厂的工厂主们,便是因为需要通过大量的倾销来拓展市场,又希望能够从倾销中得到更多的利润,才穷凶极恶的对工人尽心盘剥。
    在工人爆发出了他们的力量之后,没有哪位工厂主会吝啬一小部分利润,而愿意冒着自家工厂被焚烧的风险。
    工人们的待遇,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看到这一点,再看到,工业发展给国家带来的变化,韩冈相信,宗泽会自己分辨回到过去还是继续发展,哪个对大宋更加有利。
    不管怎么说,历史已经走上了韩冈所希望的轨道,韩冈有些得意的想着……
    砰的一声脆响,突然从韩冈身后的书房中传来。
    韩冈的思路被打断,回头进屋,却见三名仆人都低头,看着书房中的满地玻璃碎片,三个人全都愣住了。
    韩冈进门的动静,惊动了三人。
    领头的仆人指着其中一人,“岑三,你是怎么做事的,那是相公最喜欢的玻璃盏!”
    最喜欢的……
    韩冈转头去看百宝阁,那件玻璃器物的确不见了。
    在韩冈的书房中,没有特别贵重的古董,但大小器物,也都能算得上是珍贵。
    现在打破的一个玻璃盏,从下到上,自蔚蓝逐步转为艳紫,色彩瑰丽,质地又晶莹剔透,毫无瑕疵,宛如真正水晶。
    这玻璃盏出自陇西韩家自有的玻璃窑,却是意外中的产物,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研究出来到底是什么样的材料,导致了颜色上的变化。
    也就是说,是世上独一无二。
    岑三已是面无人色,双腿一软,就跪了下来,“相公,小人万死……”
    “好了,你这样吵得慌,不是什么大事,谁没个失手的时候?”
    韩冈让领头的仆人不要再责骂,又对岑三道,“继续收拾吧,注意手脚要轻些。”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