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2(第2页)
以长辈的身份劝说子侄们不要闹了,这倒是名正言顺的。
只不过这层亲戚关系,仅仅存在于国书中,并没有人放在心上。
耶律洪基用来劝说赵顼放弃对西夏开战的,并不是国书或是萧禧的嘴皮子,而是在西京道的兵力调动,让太原府连夜送金牌告急抵京。
而且让赵顼痛心疾首的事还不止如此。
两日前,皇五子赵僩夭折在襁褓中。
好不容易他赵顼的子嗣才增加到两人,这时候又只剩三子赵俊一个了。
内忧外患,沉重的担子压在赵顼的肩头,让他一时间甚至觉得呼吸都变得艰难起来。
而下面的臣子仍旧在争吵,吵得他头疼欲裂。
“交趾小国,自李日尊时起,便疏于朝贡。
朝廷念其国小人寡,加以优容。
岂料其枭獍之心,不感朝廷恩德,反而干犯天威,凌犯中国。
当选良将,起大军,破其城、灭其国,俘其太后、国主,执于陛前问罪!”
这是刚刚入京诣阙的一名侍制在兴奋的叫嚣着战争,但说的话跟没说一样。
哪个不知道要对交趾兴兵报复,关键是怎么做!
是缓是急,又是该调哪里的兵将,还有交趾入寇的责任又该由谁来负,这些才是争论的要点。
吼两句倒是容易,想在天子面前挣个好印象,也不是这么做的。
所以吕惠卿很是嫌恶的瞥了一眼,“调兵遣将,膺惩南蛮,这是应有之理,可当务之急,乃是速调兵马,救援邕州。”
“广西与京城相距数千里,远隔重山。
京中接到战报,立发信时,就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
如今在京中点集兵马,选派良将,再快也还要一个月,缓不济急。
兵法有云,趋百里而争利则厥上将军。
有五岭阻隔,不论从哪路调兵,又何止千里之遥?如今的当务之急,不在救援,而在于如何收拾后事,让贼人不敢复窥中国。”
吴充反驳着吕惠卿。
又向赵顼道:“陛下。
沈起、刘彝贪于边功,接连生事,方致今日之变。
臣请陛下将之重责,以儆效尤,并选派精密毅重者替刘彝而任桂州,属之方面,付以便宜,并命其选举部下文武将吏。
其本路职司官,朝廷为之遴选,令其协力从事,招集户口,各安本业。
待情观便,临事制宜。
再发禁军南下,并令募本土丁壮,分屯缘边城寨,使之足以保守要害,更可相于救赴。
则贼不敢复窥于内!”
“吴枢密。
军情如火,岂能耽搁时日!”
吕惠卿厉声说道,“交贼欲壑难填,不论邕州是否可保,王师不至,贼人绝不会收手。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