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五(第3页)


    因为阻挠河湟开边之事,他本是要被降罪,但一场中风让他博得了不少同情,升了半级,改去养老了。
    窦舜卿入京诣阙,向宝职位被免,秦州官场的一场大震动,就在一盏茶的功夫中,被王中正画上了句号。
    接下来,王中正一改方才拒人千里之外的冰冷,变得笑容可掬起来轮到王韶、高遵裕和韩冈领旨受赏。
    王中正并不是一开始就被派来秦州宣诏的。
    因为托硕大捷,给王韶等人的封赏其实早早的就跟张守约一起出发。
    但当古渭大捷的捷报传到京城后,与张守约同行的宣诏使臣便被金牌加急召回京中,改由地位更高的入内内侍省副都知王中正带着改动后圣旨来秦州。
    虽然王中正带来圣旨中,并没有将尚未经过验功这道手续的古渭大捷之功一起计入,但给王韶等人的新封赏,却比一开始时优厚了不少。
    冲着跪在地上的王韶,将前面一段奖誉其屡立功勋的开场白念完,王中正说到了关键。
    王韶本官升任从七品左正言,散官恩受正七品上的朝请郎,勋职为六转的上骑都尉。
    这三项与早前的封赏并无区别。
    但天子还另赐了他五品服加银鱼袋,让王韶可以提前穿上象征五品以上官位的绯红色官袍,佩上侍制以上重臣才有的银鱼袋,而作为文学备选的贴职,也换做了直集贤院这个职位。
    换上绯红官袍,佩上金鱼袋,在王中正面前再一次跪倒谢恩,此时的王韶终于有了个边疆重臣的模样。
    高太后的叔叔虽然在古渭大捷中什么都没做,只是凑数而已,但功劳本就是见者有份。
    不过他这个功劳要等到几个月后,现在给他的诏书,只是说他忠勤有加,谨事王命。
    靠着外戚的身份而得到开国男这个爵位的高遵裕,他的食邑就因为这八个字而被加封了两百户。
    过了王韶、过了高遵裕,接下来便是韩冈,比起给王韶长篇累牍的赞许,韩冈得到的只有寥寥数句。
    韩冈跪在地上,听着头顶上传下来的声音,“褒功录善,邦有常法。
    尔以才行,自昭于时。
    比见推称,当增位序。
    当迁一等,其往懋哉。”
    一段废话,韩冈只注意到了‘当迁一等’四个字。
    他的本官要升官了,才四个月本官就晋升一级,即所谓的未成考而迁官,这在官场上算是很难得了,更难得的是韩冈还没有进士出身。
    而且这还没有将古渭大捷的功劳算进来的结果。
    选人没有正九品,自从九品的判司簿尉上加升一级,便是从八品的试衔令录。
    王中正读着制书后面的段落,韩冈的本官由原来的密县县尉,叙迁为试衔知莱州录事参军事。
    韩冈领旨谢恩,淡然的表情上看不出多少欣喜。
    迁官一等的这个奖赏,对他的功劳来说实在太微薄了。
    而他心中还在算着,到底还要积累多少功劳才能从选人转为京官。
    品级对寄禄官并无意义,选人七阶,除了最底层的判司簿尉,其他六阶都是从八品。
    而京官还有从九品,但从八品的选人却远远不及从九品的京官。
    不过好歹是升官了,凡事都得一步步来,不用着急。
    韩冈这么想着。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