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龙泉新硎试锋芒二(第2页)


    “大恩不言谢,我观玉昆也非俗子,无谓的客套话就不说了。
    玉昆对家严的救命之恩,章惇铭记在心,日后必有回报。”
    章惇说话豪爽,有点像是市井好汉拍着胸脯说自己一言九鼎的感觉。
    “见义不为,无勇也。
    同为羁旅,岂有不守望相助的道理。”
    韩冈说得谦退,并不引以为功。
    章惇很爽利的哈哈笑了两声,返身坐回座位上。
    王安石将吕惠卿和曾布向韩冈介绍过,各自行了礼后,韩冈便在王安石的示意下,在下首的空位上坐好。
    而引韩冈进来的王旁则从厅后小门退了出去。
    坐在最外面的韩冈,却被上首的四个人一起盯着,有点像是在参加考试,气氛比昨日结束的铨试还要严肃一点。
    王安石首先发话:“吾日前观王韶荐章,言及玉昆出身寒家,世代务农。
    以玉昆之见,这青苗贷对百姓利害如何?施行起来又有何弊病?”
    韩冈没想到,王安石的第一个问题不是问得河湟开边之事,而是自己对新法的看法。
    也对,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河湟开边的重要性甚至还不如鄜延路的横山拓土,又怎么可能与青苗贷相比?
    不过韩冈对此也有准备,只是顺序变动而已。
    别看他每天到处晃着,但拜见王安石时,可能被会问到的问题,他都有预备。
    凡事有备无患,韩冈过往的经验多少次提醒过他这个道理。
    “青苗贷至今未在秦州推行,韩冈不敢妄言弊病利害。”
    看着王安石眉头微皱,韩冈笑了一笑,又道,“但韩冈知道一事,秦州民间借贷,年利往往在一倍左右,是倍称之利。
    因借贷了三五贯钱,使得子孙都背上巨债的例子,数不胜数。
    去岁韩冈重病卧床,家无余财可以延医问药。
    双亲怕累及子孙,就不敢借贷分文,只把家中田地尽数卖去。
    如果世间借贷的利钱真能降到四成,不论这钱是官府的,还是私人的,对百姓都是好事。”
    “就是这个道理!”
    章惇立刻接话,却是在作哏一般的帮着韩冈,“可恨韩琦之辈,却道青苗贷祸害百姓。”
    吕惠卿也道:“还有御史李常,他前日紧跟在韩琦之后,上书说地方上有官员推行青苗贷时,不贷本金而要百姓直接缴纳利息,但问他究竟是哪里的官吏这么做,他却说不出来。
    继而又说,天子一造宫室耗钱数百万,一宴之费耗钱数十万,为此才要推行青苗法来与民争利。”
    “这就是胡说八道了。”
    王安石说着,微带怒意,赵顼于他有知遇之恩,而他又的确把兼济天下的希望和期许放在了赵顼身上,分外看不过眼御史往他身上泼脏水,“官家虽是统御亿万生民的天子,但自登基后,只有为太后和太皇太后修过宫室,从来没有为自己享乐而耗费公帑。”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