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紫气黄旗岂偶然上(第5页)


    “万人足矣!
    可还有他事?”
    众人面面相觑,各有猜想,便也皆不再多言。
    而稍顿之后,左相审配忽然上前:“殿下,三月春末,有十数大学生得过春日射科取策,但无论所射科目分别,皆求从军……”
    “都谁呀?”
    公孙珣不以为意。
    “既然求战,何妨许之?”
    “别人倒也罢了,唯独今科明经第一司马懿年方十八,自称十九,犹未加冠;然后文学第一的王粲王仲宣虽然加冠,却身体瘦弱……”
    “都许了。”
    公孙珣听到一半便不由撇嘴道。
    “既然都如此渴求建功立业,何妨成全,让王粲随行王象学做军中文字。
    至于司马懿,便许他加冠从军为……徐晃部队率,然后我给他取字,反正必然是仲达嘛……只是不晓得他家里兄弟八个,伯仲叔季和最小的必然是幼达外,其余三人该叫什么!”
    堂中十位重臣不由再笑,唯独审配笑完之后依旧欲言又止。
    “正南有话便说。”
    公孙珣愈发不以为意。
    “做了相国,反而与我生分了吗?”
    “殿下!”
    审配稍作思量,却是昂首以对。
    “臣也想仿效这两位从军上前线……”
    堂中其余几位相国和董昭登时肃然,公孙珣却哑然失笑。
    “臣以为镇东将军虽然将才卓异,乃是少见之通才,但其人为人刚傲,对上徐州一些无名小辈,说不得便会大意……”
    公孙珣不由心中微动,继而敛容。
    “而臣与关镇东多年相知,若臣去青州以作其人后任,则必可保青州无虞,也能让关镇东得以放心身后,施展将才于前线。”
    言至此处,审配便在堂上大礼相拜。
    “臣知道,即为左相,至贵也,臣也常常想,昔日随殿下渡河至襄平时,何曾会想过有今日之贵?而既然享此大权至贵,便当谨慎为事,不负殿下厚恩,尤其是不该再求军权,唯独关镇东性格太傲,非臣这个多年故旧,恐无人能相制……所以,臣愿辞去左相,以正视听!”
    堂中除了十位重臣之外,只有一些记录、戍卫的义从而已,一人开口,其余人自然噤声,所以一旦无人说话本就安静到一种鸦雀无声的地步、然而审配此举,却似乎让大堂上的寂静更上了一个层次。
    正是落下一根针也能听到了。
    但仅仅是片刻,公孙珣便站起身来,上前扶起审配:“凡十八载,正南任事之果敢如旧,这是我的幸事……为制度计,你请辞左相之事我准了,但正南居青州为云长坐镇之时,此位必然空悬以待君归。”
    —————我是悬位待君的分割线—————
    “建安六年,本朝太祖称燕公建制方数月,中原将起大战,左相审配以青州牧关羽刚傲,请辞出青州为辅。
    太祖叹之,握其手而对:‘凡相识一十八载,固知正南敢任事也,以制度计,许辞,然左相之位当空悬以待君归。
    ’后以冀州牧董昭代行左相事,昭大喜,其弟董访惑之:‘左相固审正南所属,战事起,兄辛苦如斯,殊无所得,何喜也?’昭嗤曰:‘燕公固知审正南一十八载敢任事,吾亦知燕公一十八载未尝负人也!
    今行左相事,焉无所得?!
    ’”
    ——《世说新语》.识鉴篇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