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公孙珣且战且思(第3页)


    娄圭也松了一口气。
    “如今不妨且看现在局势!”
    话虽如此,但眼前局势也未看许久。
    公孙珣眼见着黄巾军最后的抵抗努力也化为乌有,转而全线溃退,正要移动旗帜,亲自压上前去时,却忽然有人来打扰。
    “皇甫将军请我入城?”
    公孙珣指着眼前无边无沿的战场似笑非笑。
    “现在吗?”
    “是!”
    来人是个四十来岁,操着凉州口音的文士,他闻言当即拱手道。
    “我家将军说,战局已然成定局,且让儿郎们立功便是,如君侯这般,不如入城安坐!
    当然,若君侯有心督导战事,不去也无妨。”
    公孙珣不由和娄圭对视一眼,然后各自摇头失笑,便是这个来请人的文士也跟着笑了起来。
    话说,这片战场上的汉军三位主帅,理论上是平等的……这是因为什么左右五官中郎将,什么爵位,在代表了天子权威的节杖面前毫无意义。
    非要分个上下,那也只能说论资排辈,皇甫嵩年纪最大,大家敬重一下,唯此而已。
    既然如此,为何此时皇甫义真又要摆出一副姿态,请公孙珣入城呢?
    答案很简单,这是要给朱儁让功劳!
    而公孙珣之所以和娄圭相视一笑,乃是他们对此早有准备。
    实际上,还没来到颍川的时候,此时应该留守大营,正隔岸观火的董昭就在路上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
    董公仁当时的话很直接,也很简单,那就是朱儁败了一场,是需要功劳的,不然很可能会获罪。
    而公孙珣却不需要功劳,所以来到颍川后他应该等皇甫嵩出头,趁势让出功劳。
    前者好理解,后者又怎么说呢?
    董公仁依旧给出了一个直指人心的解释——此番平叛,不能做名义上功劳最高之人,也不能做得人心最多之人,否则必有后患!
    这个后患可能来自于野心家,也可能来自于宦官,甚至有来自于天子……但无论如何,都一定是有的。
    那么,一边让功给可能会负罪的朱儁,就是为了不做功劳最大那个;而不主动提出,便是不做赚取人心最多的那个;至于为何还有身体力行去辛苦打这一仗,这就公孙珣本人一意坚持的了……毕竟他知道,在真正的明白人眼里,尤其是集合了无数豪杰的军中,大家始终会明白怎么一回事的。
    这仗不是白打的!
    总而言之,皇甫嵩的邀请,公孙珣和娄圭其实早有准备,不就是让他入城,然后让朱儁一个在外指挥吗?
    随他去好了,鸱得腐鼠而已。
    于是乎,公孙珣当即应许,然后便带着娄圭、韩当,还有三百白马义从,直接越过战场而不顾,随着这位皇甫嵩的幕僚往数里外的长社城而去了。
    而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路上的时候,耳听着娄圭与这名皇甫嵩的幕僚交谈不断,公孙珣这才知道对方居然是个有来头。
    “先生是故信都(安平国首府)令?”
    娄子伯好奇问道。
    “然也。”
    此人在马上干笑拱手道。
    “信都令,张角起兵的时候仓促而逃,到了洛中后,中枢因为安平举国沦陷没有治我的罪,但也被免了官。
    正好我是凉州汉阳人,又正好在洛中,便去投奔了我家将军。
    让君侯见笑了……”
    “这有什么?”
    娄圭不以为意道。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