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4 饥饿的人民共和国 五还有月票吗(第3页)


    毕竟他们这些部队要防守的海岸线相当绵长,那里还是沟通苏印的咽喉要道,一旦失去,印度红军的武器装备来源可就要彻底断绝了。
    所以只要稍通军事的人,都能看出眼下印度西北战场的关键就在旁遮普,就在印度红军近卫集团军同南下的华军部队的决战了。
    一旦兵败,恐怕整个印度人民共和国都有覆亡的危机了。
    而在这个负责指挥印军近卫集团军的司令部里面,参谋们则在为是否立即决战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一个二十多岁的印度籍参谋大声地喊道:“印度人民共和国的命运在此一战!
    我们必须以最大决心击破当面之敌,现在华军立足未稳,且又分兵三处,正是最佳的进攻时机。
    我建议集团军主力立即出动,首先击破敌左翼伯斯鲁尔之敌,再转用兵力于中路,同锡亚尔科特之敌决战!
    司令员同志,请发布命令吧。
    让印度的GC主义战士用刺刀将华军赶出旁遮普平原!”
    “敌情不明,不可贸然行事!
    三路华军的总兵力是多少?如果是三个师,我们近卫集团军还有可能迅速击破其一路,万一是三个军呢?一个华军步兵军有5万人,我们近卫集团军只有8万。
    如果对方处于守势,我们根本不可能将其击破。
    等到另外两路华军增援过来,我们的8万大军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这样不仅旁遮普要完蛋,连德里也保不住!
    我的意见就是一面按兵不动,一面尽快收编陆续抵达拉合尔的二线、三线部队,将我们的力量从5个师扩张到5个军……如果能拖到11月12月喀喇昆仑山被大雪封锁的时候,我们或许会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一个三十多岁的苏联红军少将立即大声反驳了回去。
    从喀布尔赶来的印度红军西北方面军参谋长马卡洛夫也在赞同地点头。
    但是反对的声音马上又响了起来:“从阿克塞钦南下都是山路,如果华军有3个军的兵力,也不可能在短时间里集结到位,现在主力应该还在路上,锡亚尔科特、古杰拉特和伯斯鲁尔三地的部队应该是他们的先头部队。
    我们更应该集中主力将其击溃,如果等到他们全军到达,我们就算把部队扩充到5个军,恐怕也没有多少胜算吧?”
    马卡洛夫站了起来:“就算华军只有3个师也不容易对付,虽然近卫集团军的武器配置相当于一个普通的苏联红军集团军,但是在中苏战场上,也没有一个苏联集团军在短时间内击溃一个〖中〗国步兵军的战例。
    两者的战斗力相差并不大,如果〖中〗国军队拥有空中优势,则一个〖中〗国步兵军极有可能击溃一个苏联集团军!”
    “马卡洛夫同志,你在胡说些什么!”
    一个留学苏联将苏联红军视若神明的印军青年参谋猛地跳了起来,竟然对着苏联老大哥派来的军事顾问大声吼了起来。
    这在印度红军当中,可是极其少见的情况。
    “作为西北方面军的参谋长,你怎么能这样夸大敌人的力量?国际无产阶级司令部发来的战情通报上说得很清楚,敌人是出动了数倍于苏联红军的兵力,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才取得战术性胜利的!
    这是你们苏联GCD的通报啊,GCD是不会骗人的,更不会欺骗战友,马卡洛夫同志,你还是一名GCD人吗?你对得起托洛茨基同志,对得起列宁同志,对得起千千万万的**先烈吗?”
    这原来是个老实孩子!
    巴甫洛夫苦笑着摇摇头,向近卫集团军的印度籍参谋长打了一个眼色,后赶忙拿出一份文件,让这名老实参谋送去电讯室吧甫洛夫转过头,久久地凝视着沙漠,现在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是巴甫洛夫知道自己手里本钱小,没有豪赌一把的资格。
    他最后摇头道:“不能冒险,我们现在输不起。
    近卫集团军必须立即在拉合尔城外构筑坚固防御工事,囤积弹药和补给物资,准备长期坚守……同时,东西旁遮普邦的各级党政机关和政府部门,必须立即实行军事化,所有党员、团员都要拿起武器参加军事训练,随时准备对来犯之地发动游击战争。
    另外,旁遮普地区的秋收工作必须抓紧,一定要在10月底前完成秋收和粮食收购计划,11月上旬之前将旁遮普地区的粮食库存全部运往德里。”
    (未完待续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