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福星(第3页)


    小陈氏嫁到宁家便开始守寡,如今重阳临近,又有长辈在堂,不好穿的太素,可若太花哨便有违她的身份了。
    何子衿先给宁太太请了安,又给宁五奶奶与宁六奶奶小陈氏见礼,宁五奶奶笑挽着何子衿的手,笑眯眯的上下打量她一回,道,“唉哟,这丫头,可真是生的好相貌。”
    何子衿微欠身,“您过奖了。”
    宁太太笑,“是个好丫头。”
    一伸手让何子衿坐自己身边儿了。
    她老人家活了这把年纪,见过的女孩子多了去,甚至她依稀还记得十来年前沈氏陪陈姑妈来宁家时的情形。
    那会儿她就觉着沈氏虽是乡下出身,有些土气,却生得好眉眼,是个伶俐人。
    如今看何子衿,比沈氏那时又有不同,不论礼数还是举止,都很有些样子了。
    难得的是,初次拜访也大大方方,没有半点小家子气。
    这要是来的与宁家门第相仿的姑娘,宁太太倒不为奇,何家的家世她也略知道些,不过小户之家,难得把闺女教养得这般大方。
    宁太太笑握住何子衿的手,软软滑滑,可见是没干过粗活的,问,“你姑祖母没来?”
    何子衿随口道,“家里大表姐就要出阁了,姑祖母很是舍她不得,这次就没有过来。
    我来前,姑祖母说让我替她向您问好。”
    宁太太笑,“好好,你姑祖母可好,你祖母可好?”
    “家里都好,只是我们住在乡下,行动不便,不能常来府城看望您。
    如今节下,我来前祖母备了些山货叫我带来,不值什么,请您尝个野意儿吧。”
    何子衿奉上礼单。
    宁太太命接了,笑道,“劳你祖母想着了。”
    又问何子衿家里几个弟妹,知道何家的孩子都在书院念书,宁太太笑,“小孩子家,是该多念些书。
    朝廷广施仁政,如今县里也有了书院,多读书,便能明理。”
    “您说的是。”
    宁五奶奶忽然道,“太太,上次跟咱们阿杰一道来家的,姓何的后生,叫何洛的,不就是弟妹娘家那地方的人么。
    说来都姓何,跟子衿是不是同族?”
    何子衿道,“五奶奶说的是洛哥哥吧,洛哥哥去青城山求学,难不成您家公子也在那里念书?”
    何洛求学的地方还是沈素衣锦还乡时推荐给他的,极有名气的先生,姓薛,住青城山。
    当初是冯姐夫推荐给沈素,沈素取得功名还乡时推荐给了何洛。
    何洛中了秀才,在家盘桓几月便去了青城山念书,极少回家。
    宁五奶奶笑,“我就说哪里有这么巧,一个地方,一个姓,多是同族的。
    看,我一提子衿就知道。”
    小陈氏看向何子衿,眉眼淡淡,柔声道,“他们小一辈的孩子,我就大多不认得了。”
    宁太太笑,“不是一辈人,你又嫁来咱家十来年,哪里就认得了。
    倒是子衿,跟阿洛年岁相仿,且是同族兄妹,想是少时常见的。”
    一听这称呼就知道是极熟的。
    “我跟洛哥哥自小一道长大,后来大些,才不在一处玩儿了。”
    何子衿道,“如今洛哥哥在青城山求学,见的就更少了。”
    说到读书的事,大家共同的话题还真不少,譬如,说到青城山求学,宁家也有孩子在青城山就读,再说到青城山的大儒薛先生,何子衿又有话说,“我舅舅也曾受过薛先生的指点。”
    接着再来一句,“说来还是我姑丈让我舅舅去薛先生门下求学的。”
    还有譬如,“我在姑祖母家附学时的女先生也是姓薛,我还说呢,我家里人都跟姓薛的先生有缘。”
    间接表明自己也是受过教育的小小少女啊。
    反正一通话扯下来,宁太太与宁五奶奶都觉着:唉哟,这何家虽是小户人家,可家风族风都是不错滴呀。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