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解决的方案(第2页)


    现成的俘虏可以开始修建京城的宫城。
    现在缺的就是一声令下。
    所以朱棣火急火燎的在朝上提出迁都。
    他不想让徐氏一直住在破房子里。
    徐氏领朱棣这份体贴的心,就得考虑如何善后。
    “炽儿想想吧,欣儿也琢磨一下,这,君无戏言,他们也知道,这事已成定局。
    就是这台阶,还是要给他们。”
    “惯得他们!”
    朱棣不忿。
    “那你还能把他们全砍了?那谁干活?”
    徐氏瞪了朱棣一眼。
    “人不是有的是!”
    朱棣嘴硬。
    “能干跟不能干的,不干活,哪里看得出来。
    先听听炽儿怎么说。”
    徐氏也不急躁,只一杯茶怼到了朱棣嘴边,示意朱高炽继续。
    有了徐氏压住朱棣,朱高炽不废话,直接开说。
    “迁都理由倒是现成的。
    一概放大了说。
    京师离北边远,北边的骄兵悍将一直也没闲着,我爹,我十七叔在那边还好,现在都不在,他们反应过来必然扰边。
    帖木儿就是一例。
    虽然帖木儿败了,可帖木儿的大军的的确确就是趁着我爹跟十七叔在京师的时候摸到了京城城下。”
    “京师到京城,两千里地,骑马来回一趟最少也得十几天。
    十几天的传递,军情却是瞬息万变。
    京师绝对鞭长莫及,无论什么大将都很难发挥自己的作用。
    唯一的办法就是迁都京城,驻军京城。
    有我们大明的天子驻守边疆,调兵遣将,看谁敢来犯。
    我觉得这里可以给爹加上一个天子守国门的宏伟说法。
    迁都这事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朱高炽话说到这里,徐氏就笑了:
    “皇帝都亲自守着大明朝的边界去了,他们要是不支持,岂不是文臣贪生怕死?”
    “是的,娘。
    另外,年前那位御史景清的作为,也就是说这京师里还潜伏着众多建文余孽。
    所以,迁都的时候,也不一定是整个朝廷都搬走。
    咱北京需要的是忠心耿耿,一心为了大明朝百姓安居乐业的人,而不是那种没有主心骨,容易被人左右的朝臣。
    京师繁华,北京艰苦,要是吃不得苦,也可以提请留在京师的。
    咱真的不强求!
    嘿嘿嘿!”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