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091捉虫(第2页)


    这封信开始就是问候和关心,把姜家上下都提到之后,就开始说他们在京城这几年的经历。
    说头年馆选卫成取上庶吉士,熬了两年被提拔成正七品编修,今年已经是正六品侍读了,侍读就是给皇上读书讲经的人。
    又说因为他升了六品官,皇上赠封他娘吴氏和他妻姜氏为六品诰命安人,说姜氏在今年又生了个儿子……
    郭进士每读一句,乡亲们就吸一口气。
    昨年当上七品官,今年就升了六品,还是在皇上跟前伺候的人。
    这……说的真是姜家那女婿卫三郎?
    他自己当了六品官,还给老娘媳妇儿请了诰命,就隔壁村那个总是叉腰骂人嗓门比谁都大隔老远就能听见的吴婆子已经诰命加身了???她都是戏文里唱的那种出门有人抬轿子的大户人家老太太了???
    妈呀!
    不敢想!
    真不敢想!
    前山村这些婆娘就跟听天书似的,姜家女眷也恍惚,她们能想到姜蜜如今不会差,却没想到她已经有品级,是命妇。
    郭进士接着读,说她夫人时常惦记娘家,二月间收到信,十分欣喜。
    一直在想回信怎么写,捎点什么回来。
    因为京城到老家那边路途遥远,乘马车都要月余时间,地方上特色吃食都不好带,想到封诰命时皇上赏了布匹绸缎,她裁了一些托郭进士送回。
    特地提到那块颜色厚重的缎子是给爹的。
    剩下那些颜色较鲜,能上谁身看着分吧。
    郭进士把包袱递给姜父,姜父拆开一看,里头真叠了不少缎子,都不上手看着就感觉滑溜得很,别说镇上,县里都没这么好的料子。
    “这真是皇上赏的?”
    “没错,这是宫里出来的上好绸缎。”
    姜父哎哟了一声,说这么好的东西咋送回来给他们,地里刨食的还穿绸缎?像话吗?说是这么说,实际他脸都要笑烂了。
    刚才还吧嗒着旱烟,这会儿烟不敢碰,生怕烫坏好料子。
    姜蜜裁出来这些料子里面,只有一块颜色厚重的,其他都比较艳,要把绸缎染得这么漂亮很难得,像这样的县城没得卖,府城兴许有一定很贵。
    信上说谁穿着合适让看着分,就这个颜色,钱桂花包括姜大嫂穿都不合适,倒是大房那几个媳妇儿年轻点,穿上身还像话。
    信上虽然没说得非常明白,大家听懂了。
    大房那头一脸喜色,想着拿回去分一分,先别糟蹋了,回头闺女嫁人的时候拿着作身新衣裳,也是体面。
    钱桂花听了半天就没她事儿,一脸失落。
    看到给当家的那块料子不小,估摸能给狗子匀出一身,才舒坦点。
    姜大嫂脸都笑烂了,说着该多贵呢,真难为蜜娘舍得。
    “也是不知道她又怀了二胎,早知道我从牙缝里也省出银子来打副平安锁,托人一道送去。
    咱们就送过去一封信,蜜娘还送来这么些好料子,这可真是……”
    围着看热闹的乡下婆娘也往前挤,都想看看宫里的料子长啥样。
    乡下地方不论男女穿着都灰扑扑的,没见过谁家有这么亮色的布料,别说这还不是布,是绸缎。
    远远看着都感觉像是会发光,这穿上怕是蹲不敢蹲坐不敢坐,得当心再当心。
    “姜家的衣裳做好了可得穿出来给咱看看。”
    “我看那还又块正红色儿的,做成衣裳回头村里姑娘成亲借来穿穿呗。”
    “你说说,都是一个村的姑娘,你们家的成官太太的,人在京城住着,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真享福啊。”
    看他们这么说,郭进士帮衬了一句,说卫兄是翰林官,翰林官没油水,他们在京城住着干啥都要花钱,现在家里也没个伺候的人,卫兄是六品京官,如今还靠双脚走去衙门。
    这条件称不上多好,能省出这些送回来弟妹都很有心了。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