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8 第658章 如何才能做到逍遥游之二(第2页)


    这一段讲的也是境界、高度。
    是站在人的角度上来讲的,对于一般人来讲更容易理解。
    这一段前面部分:“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它的意思是:那些才智能胜任一方官职的人,行为能够庇护一方百姓的人,德行能投合君王心意的人,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人,他们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的话,很有成就的话?那么!
    他们也就像上面说的“蜩与学鸠”
    一样。
    他们的人生境界也就如此了,跟“蜩与学鸠”
    没有区别。
    这种人跟宋荣子比起来,一样让人鄙视、瞧不起。
    宋荣子,也就是宋国的那位大隐。
    它是墨家弟子,从而在宋国为官。
    后来!
    接受了杨朱的传道,转而成为“大隐隐于朝”
    的大隐。
    当一个人明白“道”
    后,明白人生后,也是可以为官的。
    认为道家是“隐家”
    ,那是误解。
    道家到底隐居在哪里,主要还是根据一个人的喜好,自性而决定。
    有管理才能的人,对当官又很感兴趣,又以造福人民为自己的人生使命的道家,是可以为官的。
    不然?就没有“大隐隐于朝”
    、“中隐隐于市”
    、“小隐隐于野”
    一说了。
    一般文人雅士之类的人,隐于野,他们不喜欢喧嚣地都市生活,喜欢清静。
    并不是说,“小隐隐于野”
    的人境界不高。
    而那些喜欢经商的人,或者其他原因的人,就隐身于都市之中。
    毕竟!
    在都市中生活更方便一些。
    道家也是人,需要与人接触,需要融入社会,入乡随俗。
    表面上要过周围人一样地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生活,融入你的生活圈,不独立特行,不另类。
    宋荣子所追求的那样,才是真正的道家,真正地人!
    做人当如此!
    宋荣子他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就特别奋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诽谤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感到沮丧。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