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 节外生枝(第2页)
那样做,和打电话通知他们,没什么区别。”
大家都傻眼了,一筹莫展。
“姐,你再想想,这本书会被人借去不还了吗?或者,没人看,被图书馆处理了?”
林涛提示道。
“不会。
白沙瓦大学是百年名校,从殖民时期起,就一直重视学术研究。
这样的理论书籍,不仅不会丢,而且按规矩最少藏几本以上。
可现在一本找不到,问题出在哪呢?难道被学校收到什么地方了?”
山德拉痛苦地说。
“既然是公开出版物,这本书还很珍贵吗?”
虞松远不解地问。
“当然,这本书成书于1925年,当年书在巴黎出版的时候,建筑师泰勒教授已经死了。
按照泰勒的遗嘱,赠给白沙瓦大学几本。
学术书籍印刷量本就小,又过去这么多年。
现在,或许只能在欧洲的大图书馆,还能找到。”
山德拉无奈地说。
从欧洲图书馆将书找到,拍照后再通过隐秘渠道送到白沙瓦,说说容易。
可不确定因素太多,没有多少把握。
虞松远实在不想惊动的人员太多,这是隐秘作战的大忌。
惊动的人员越多,范围越大,暴露的可能性就越大。
“老大,有点麻烦!”
德里匆匆走进来说。
共同战斗的历程,让毛虫、山德拉、德里有时候也会跟着队员一样,叫虞松远老大。
最近几天,电台监控工作都由德里负责。
山德拉的IsI电台监控小组,也由德里负责单纯联络。
此刻,他有点焦急地对虞松远说。
所有人都受惊了,大家都看着他。
“怎么了?”
虞松远惊问。
德里拿出电文,递给山德拉。
山德拉瞅了一眼,又递给毛虫。
毛虫看完,才递给虞松远。
德里说,“这是IsI刚截获并破译的克格勃电文。”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