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世事繁杂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午门口聚集了一群看热闹的百姓,各个仰起脑袋看着墙头上的圣旨。
    锦缎上飞扬的句段,多是咬文嚼字,大致的意思众人皆回酒楼听那饱读诗书的秀才细述。
    福缘楼内,一老秀才被众人围坐着,摆足了架子,喝了两口茶,方摸着胡须转述。
    圣旨上说,黄河两岸暴雨成灾,皇上要从国库中拨出银两去救灾,只是苦于国库空虚,前些日子又许下三年不收赋的重诺,一时间苦恼非常。
    可是,皇上又不愿背弃对百姓的承诺,太后见皇上烦恼追问缘由,皇上敬重太后,便把心事和盘托出。
    老秀才说到此处,得意的扬眉,故作神秘的探身道:“此话,却让陪在太后身边的瑞珍公主得知了。
    你们知道,这瑞珍公主是何人吗?”
    “这还用问?”
    旁座之人回言道:“瑞珍公主就是救了皇上,被封为固伦公主的汉女。
    皇上下令减免三年的税赋,不就是因为感激她的救命之恩吗?连带我等都受了恩惠。”
    “不止,据闻她还救过太后呢!”
    “听说,瑞珍公主赐婚于镶黄旗下的八旗子弟,那人还是个贝勒。”
    “行了行了,别打岔。”
    有人摆手看向老秀才道:“郭秀才,你提起瑞珍公主,莫不是这圣旨与她有关?”
    老秀才摸了摸胡须,转着脑袋道:“可不是吗?那瑞珍公主一听说百姓有难,立刻恳求太后,不用为她来年的大婚建造公主府。
    提议,不如把建造公主府的银钱交与皇上,让皇上加入送往黄河两岸赈灾的款项之中。
    还拿出了自己的体己,命人采买了米面、布匹,放入拨往灾区的物资之内。”
    在座听了无不暗中敲了敲拇指。
    心叹着,果然是他们礼仪之邦的汉人公主,比那紫禁城内的公主,可有见识多了。
    看她做的事,多仁义啊?即便成了大清的公主,也没忘了本,没忘了关照黎民百姓。
    老秀才突然话头一转道:“可是皇上不许啊!”
    “为什么?”
    众人不解道。
    老秀才嗔怪的瞪了发话之人一眼,解答道:“皇上说,这赈灾之事,是朝廷的事。
    哪有让一个女子出力的道理?何况,瑞珍公主是大清的固伦公主,她的大婚若没有公主府,岂不被人小觑?”
    众者点头道:“皇上说的也有道理。”
    “你们知道,瑞珍公主是怎么答复皇上的?”
    茶客们闻言,尽皆摇头看向老秀才。
    郭秀才品了口茶,挺胸抬首道:“那瑞珍公主曰,她如今成了皇室的公主,受众人朝拜,就应尽公主之责,为天下百姓谋福。
    区区的公主府,不过是为她长脸,与百姓无益。
    但省下这笔银两,却能救几千几百人的性命,何轻何重,瑞珍公主说她心中极是明白。”
    “皇上听了怎么说?”
    众人急问。
    “皇上说,他听了瑞珍公主的话,很是感慨。
    但认为她虽想得好,但这笔银两不过是杯水车薪。
    而且,朝廷征用公主盖房的钱,收用公主的体己,实在是丢了朝廷的颜面。”
    不少人觉得皇上此言有理,正在窃窃私语之际,老秀才开口续道:“而瑞珍公主却道,当省则省,能用则用,多一两银多救一条人命。
    黄河两岸的天灾,不仅是朝廷的事,更是大清天下所有人的事。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