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信息的传播朱标明悟(第3页)


    听着苏璟的话,朱标立刻回答道:“自然是看见的人说出来的更真实。
    苏师,这还用想吗?”
    显而易见的道理,朱标都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苏璟笑道:“没错,这正是想都不用想的道理,信息传播要保真,那经过的路径就是越少越好。”
    “比如大明官府的政令,最好就是直接传达到基层,这样天子的命令,才能完全彻底的被下面的人知道。”
    朱标看向苏璟道:“苏师,天子的诏令,本身不就是这么做的吗?”
    朱元璋有什么新的政令,那下面的人可是不敢有任何的更改的。
    圣旨一出,那话就是原原本本的传下去了。
    “的确,政令是这样的,但许多事情,单靠政令可不够。”
    苏璟淡淡道:“比如大明的状况,某些案件的进展等等,这些总不能都通过天子的诏令传达吧。”
    “而且天子诏令传达给的是官员,并不是直接到百姓,而是由官员再传递给百姓。”
    听到这话,朱标也不由的愣住了。
    的确如此。
    天子的诏令,那可不是随便发的。
    只有极为重要的事情,才会动用,而且主要针对的也是大明的官员。
    对于百姓来说,他们依旧需要官员来进行传达。
    “那到底该怎么做呢?”
    朱标朝着苏璟问道。
    苏璟笑笑道:“其实很简单,而且之前的朝代也早就有过了,邸报。”
    邸报?
    朱标一愣,这他还真知道。
    不过他还是疑惑道:“苏师,这邸报不就是用来传递公文的吗?有什么意义呢?”
    邸报最早兴起于汉朝,当时西汉实行郡县制,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
    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办事处,这个住处叫做“邸”
    ,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
    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秦朝建立起来的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
    在朱标看来,这不还是官方的通信么。
    苏璟摇头道:“牛懿,你有点太局限了,这邸报说的都是官方的事,那如果出现一个专门传递民间之事的民报呢?”
    “将一些不需要保密的国事,以民报传递到各个地方,再由官方的书店刊印发行出来,一月一期或者一月两期进行售卖,既可以赚钱,又可以将一些事情真正的传达到百姓的耳中。”
    苏璟这说的,其实就是报纸了。
    虽说叫民报,但其实还是官府主持发行的。
    朱标听着苏璟的描述,脑海中也在仔细的思考着可行性。
    民报。
    就是官府发行,专门售卖的邸报。
    国家大事,需要百姓知道的,都可以写在上面。
    只是简单的一思考,朱标便立刻意识到,苏璟这民报简直是个天才的想法。
    身为太子,朱标很清楚,底下的官员有很多是阳奉阴违的。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