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殿前欢 第一百零六章 君临东海(第2页)


    范闲对这几人行了一礼,微笑问道:“陛下呢?”
    礼部尚书苦笑了一声,用眼神往外面瞥了瞥,给他指了道路。
    姚太监忍着笑将范闲领出门去,说道:“在园子里看桂花儿。”
    澹州最出名的便是花茶,范尚书和范闲都喜欢这一口,每年老宅都会往京都里送,其中一部分还是贡入了宫中。
    老宅里的园子虽然不大,但有一角也被范闲当年隔了起来,种了些桂花儿,以备混茶之用。
    走到那角园子外,姚太监佝着身子退下,范闲心里觉得有些奇怪,御书房的首领太监不在陛下身边服侍着,怎么却跑了?一面想着,他的脚步已经踏入了园中,看见那株树下的皇帝。
    还有皇帝身边的那个老家伙。
    范闲暗吸一口冷气,难怪姚太监不用在皇帝身边,原来另有一位公公在侧。
    他走上前去,向皇帝行了一礼,同时侧过身子,尽量礼貌而不唐突地对那位太监说道:“洪公公安好。”
    在皇帝的面前,对太监示好,这本来是绝对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但范闲清楚洪公公不是一般人,皇帝也会给予他三分尊重,自己问声好,应该不算什么。
    洪四痒微微一笑,看了范闲一眼,没有说什么,退到了皇帝的身后。
    皇帝将目光从园子里的桂树上挪了下来,拍了拍手,回头对范闲说道:“听说这些树是你搬进来种的?”
    范闲应了声:“是,老宅园子不大,先前里面没种什么树,看着有些乏味,尤其是春夏之时,外面高树花丛,里面却太过清静,所以移了几株。”
    “看来你这孩子还有几丝情趣。”
    皇帝笑道:“当年朕住在这院子里的时候,也是有树的,只不过都被朕这些人练武给打折了。”
    范闲暗自咋舌,他在这宅子里住了十六年,却一直不知道皇帝当年也曾经寄居于此,老太太的嘴也真够严实。
    他忽然想到父亲和靖王爷都曾经提过的往事,当年陛下曾经带着陈萍萍和父亲到澹州游玩,其时陛下还只是个不出名的世子。
    而就是在澹州……他们碰见了母亲和五竹叔,如此算来,当时皇帝住在老宅的时候,也就是……嗯,历史车轮开始转动的那瞬间?
    在园子里散着步,和皇帝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范闲的心情渐渐有些着急起来,不知道应该找个什么机会开口,劝皇帝赶紧回京,脸上的表情开始显得有些不自然起来。
    “朕不是微服。”
    似乎猜到范闲在想什么,皇帝微嘲说道:“朕离开京都三日之后,便已昭告天下,所以你不要操太多心。”
    范闲睁大了眼睛,吃惊问道:“陛下……所有人都知道您来了澹州?”
    “错,是所有人都知道朕要去祭天。”
    皇帝看了他一眼,将双手负在身后,当先走出了园子。
    范闲有些疑惑地看了洪公公一眼,赶紧跟了上去,跟在皇帝身后追问道:“陛下,为什么臣不知道这件事情?”
    皇帝没有停下脚步,冷笑说道:“钦差大人您在海上玩的愉快,又如何能收到朕派去杭州的旨意?”
    范闲大窘,不敢接话。
    皇帝顿了顿,有些恼怒说道:“你毕竟是堂堂一路钦差,怎能擅离职守?朕已经下了旨了,让你与祭天队伍会合,日后回杭州后,你把这些规程走上一走。”
    范闲大窘之后微惊,原来陛下的旨意早已明告天下,让自己这个钦差加入祭天的队伍,难怪沿海那些官员会猜到船上的人。
    只是皇帝先前说的话,明显是在包庇自己……哎,看来京都那件事情过去几个月后,陛下的心情似乎不是那么坏了。
    看着皇帝的脚步迈出了老宅的木门,四周隐在暗处的护卫和院子里的官员都跟了出来,一时间场间无比热闹,范闲再也忍不住,赶上几步,压低声音说道:“陛下……京都局势未定,即是祭天,那臣便护送陛下回京吧。”
    皇帝停下脚步,回头好笑地看了他一眼,说道:“既是祭天,为何又要回京?”
    范闲微怔回道:“祭天自然是在庆庙。”
    “庆庙又不止一处。”
    皇帝淡淡说道:“大东山上也有座庙。”
    范闲心头大震,半晌说不出话来,皇帝居然千里迢迢来大东山祭天!
    难怪随身的侍丛里词臣学士极少,倒是礼部尚书、太常寺、钦天监正这几个家伙跟着……祭天废储,确实需要这几个人,只是为什么这件事情不在京都里办,却要跑到东海之滨来?难道皇帝就一点不担心……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