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程家的祖训


    (说一个悲伤的事,作者很嗨的写了两章烟叶的内容,咳咳,元芳版的包拯都能啃苞谷,作者为什么不能写烟叶呢?然而,权衡之后,作者还是含泪删文了。
    求收藏安慰受伤的老心脏。
    )
    “如果大唐处于保守期,自然是一个稳重的储君合适。
    可是,观音婢,如今的大唐正处于扩张期啊!
    继朕之后的君主,必须是有锐气、勇于进取的,这样才能让大唐不断的前进!”
    李世民抖出一张较小的舆图。
    “你看看,在这天下,朕的大唐才那么点啊!”
    长孙无垢不是第一次看到这舆图,但每次仍然觉得触目惊心。
    世界真的那么大吗?
    “要不然,王恶那混账与冯盎折腾出海,朕能同意?”
    李世民挺胸,一不小心,小肚腩凸了出来。
    看着皇后似笑非笑的眼神,李世民自嘲的笑了笑:“髀肉复生矣。”
    李世民变相的表明没有易储之心,长孙无垢这才放心。
    自己生的娃儿自己疼,李承乾即便有点小毛病,也终归是个好娃儿。
    青雀那性子,做个逍遥王爷、做个朝臣是绰绰有余的,可是绝对不能为君王啊!
    蜀州。
    李恪突然觉得无形的压抑,哪怕冬季对蜀州没有太大的影响,他依旧觉得心头发冷。
    原本一呼百应的局面突然冷了下来,蜀州大小官员对这位蜀王忽然敬而远之,身边的蜀王宾客周顺也由原先的多嘴多舌变得沉默寡言。
    为甚?
    李恪是个聪慧的人,甚至在皇子中是难得文武双全,只是微微思索,便明白问题所在。
    成也血脉,败也血脉。
    身上的前隋血脉,能聚集更多人为自己助力,也能让朝中对自己更为忌惮,一旦自己遭到冷遇,八成又是因为前朝的糊糊事。
    阿娘啊,远离这些失控的因素吧,天晓得甚么时候额们母子会被他们害死。
    长孙皇后倒是有容人的气量,可是,你觉得她的亲兄长长孙无忌有那气量么?
    李恪一杯一杯地喝着闷倒驴,愁肠百结又岂是区区闷倒驴能浇灭?酒入愁肠愁更愁!
    虽然仅仅是十二岁,但李恪已经如成年人一般成熟,弓马文章烈酒样样能行,所以李世民才会夸他“英果类吾”
    。
    然而,也正是这一句,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
    与前朝藕断丝连的人频频联络他,甚至不顾他的意愿组织了一帮人马,这就更让本已忌惮他的朝臣们对他更加严防死守,御使更是动不动就弹劾,管你有理无理。
    “殿下却莫再喝了,娘娘那里恐怕不好了。”
    老宦官忧心忡忡。
    李恪的手一松,杯子稳稳的落到桌上。
    “蓝田伯的阿娘赴皇后娘娘的筵席,归途中有游侠儿试图绑架,而那些游侠儿是接了逍遥榜的悬赏……”
    老宦官轻叹。
    “逍遥榜又是前朝末年皇家设立的。”
    李恪眼睛晦暗一片:“所以,逍遥榜被灭了,还牵扯到阿娘,虽说阿耶不会处置阿娘,但冷遇是绝对少不了的。”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