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驱倭使三更求收藏(第4页)
“臣为大唐贺!”
房玄龄开头,文臣武将恭贺声一片,连最能挑剔的御使们也在道贺。
王恶只能呵呵。
侯君集眼珠一转,皮笑肉不笑的开口:“王端正王少卿似乎不以为然啊。”
满朝的目光全部盯着王恶。
那么扫兴,会没朋友的。
王恶轻笑:“似乎此刻,额干的是御使的活计啊!
罢了,就随便说一说吧,就算大唐今年只勾决了三十人,实在也不值得高兴,因为,各村各族的祠堂,击杀了多少人,潞国公知道么?大唐的管理只到县,乡村却是依靠三老辅佐,一些豪强也趁势而起,村规、族规替代了律法,虽不是每个村庄族群都那么黑暗,但至少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各位对此没有异议罢?”
侯君集面孔胀得通红。
这事,他还真知道一些,只是已经形成默认的规矩,却无人去考虑是否与律法抵触。
“蓝田伯所言自然有理。
只是,大唐疆域广阔,若不倚仗三老,得下设多少吏目?到时候官吏臃肿,又得添加多少税赋才养得起?”
这话也有一定道理,冗员确实是会形成一定的负担。
“其实也没那么麻烦。”
王恶的眉头跳动:“既然有三老负责,那么,将三老纳入吏员范围,三老与三老的辅助者、继任者都必须每年定时到县衙接受一定的培训与考核。
品行俱佳,给予一定的补助;胡作非为的,强制拿下三老之位。”
“潜移默化个一两任,乡村之地,自然尽服王化。
很难吗?”
王恶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
有点刺耳,却又扣动心弦。
难道君臣们不想让大唐的乡村也一体服王化吗?想!
做梦都想,只是没有一个合适的方法!
王恶的主意,听上去可行,可要是出乱子了呢?t
李世民也颇有顾虑,是否可行,谁知道呢?
王恶险些气笑了:“不就是不确定有没有风险吗?有没有风险是干出来,不是用嘴说出来的!
选一个县作为试验之地,不难吧?即便再出乱子,一个县能乱到哪里去?要收拾残局不是易如反掌么?”
“一个县试好了,再每个州选一个县试,如果都顺利了,推广不是顺理成章的事么?有不顺的,总结经验,进行调整,这有多困难?不去做,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王恶的言辞犀利如刀。
(瞎扯几句,作家助手里有一个网络作家指数更新了,理所当然的,我不在榜上,但我与榜上的差距只是1——前面的那个1。
)
(因为有你们的支持,《贞观匹夫》才能一直坚持,各种水平的不到位、各种谬误,都是作者的问题,感谢你们的包容,请继续支持!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