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三组对比


    外科艺术家正文卷第539章三组对比众人的注视下,只见赵培儒用非吸收线,加固膈肌脚,重建食管裂孔修补。
    随后,将食管后方拉伸到食管右侧,经胃底对远端食管行270度包绕。
    接着,再用非吸收线做三针缝合处理,胃后壁固定在食管的左右侧,两针间距在一厘米,建立两厘米包绕圈……
    众人目瞪口呆的发现,在赵培儒的操作下,270度的包绕,已经完成了!
    “这……这就完成了?”
    “这怎么做到的,我没看清啊!
    “
    众人都傻眼了。
    技术难题据说非常高的270度包绕,怎么在赵院士的手中,这么轻松就完成了?
    此刻,众人甚至有些怀疑,之前的前辈们,是不是没有好好做这个研究?怎么看起来很简单轻松的样子啊?
    但众人内心深处明白,这实际上并不像看起来那么轻松简单,而是蕴含着非常多的智慧在里面。
    就比如为何要用拉伸到食管右侧,为何要以“通过一根手指”
    为松紧度,这些全都有充满智慧的考量在里面。
    正是因为这种种细节,才能让这270度包绕成功实施出来。
    “赵院士这……哪是提出研究方向啊,这直接是提出解决办法了。”
    吴海众心中感慨一句。
    早就听说赵院士的项目组成员,是当的最轻松的,往往很多重大决策方向,重大难题,赵院士就给解决了,下面的团队成员,只需要做一些不费脑子的“死活”
    就行。
    可现在看来,吴海众发现,这些人说的还是太保守了!
    模拟手术之后,赵培儒这才带着众人,详细剖析这种改良术式的原理,应用的医学医理。
    这一通解释后,众人恍然大悟,模拟中不理解的众多难题,终于都清晰明朗起来。
    尤其是吴海众,得到了赵培儒“开小灶”
    式的教导学习。
    这次的项目,并不是只做一台手术就够了。
    而是每一个组,都需要完成20到40台的手术,做出统计平均值,然后三个组再进行数据对比。
    所以赵培儒要把小吴给带出来,让他来做那么多台手术。
    很快,第一例病人,从袁振桥的原nissen组哪里协调过来。
    赵培儒带着吴海众,亲自做了一台手术。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