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重伤不治(第2页)


    “祖先的土地没了,猎场牧场越来越小,最好的牛羊也供奉了出去。
    汉人修筑起土做的城池,霸占平地,吾等迁徙都受到限制,羌人和汉人起了冲突,官府永远帮着汉人。”
    “我没有看到河湟的羌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只见到他们活得越来越不像一个羌人,不像无弋爰剑的子孙。”
    杨玉打这场仗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二十多年前,我取了汉名叫杨玉,在汉人的城池里住过,与其共处了几年,知道他们的想法。”
    “我听说汉地很大,有一百个河湟那么大,可却填不满汉人的贪婪,他们偏要来到这狭小的河谷里,与我们争夺每一寸适合播撒种子的土地。”
    “吾等的祖先叫无弋爰剑,无弋就是奴隶!
    我告诉汝等汉人想要什么,他们想要夺走吾等每一条河谷,将所有羌人,都变成为他们修城墙种麦子的隶臣妾。
    吾等必须发起反攻,否则再等到下一代,吾等的后代要么待上桎梏失去自由,要么被赶得远远的,连鲜水海都守不住。”
    “所以这场仗,关乎到每个几儿波勒神的子民,关乎无弋爰剑每一名后代,绝不是先零一家的事。”
    杨玉一席话稳住了摇摇欲坠的军心,诸羌按捺下投降的心思,更何况攻破河关时,所有部落都参与了抢掠和杀戮,杀戮汉人,就像汉人放任小月氏对煎巩羌的人赶尽杀绝一样。
    可现在该怎么办,允吾城是打不下来,大军粮食且尽,伤马和牛羊也杀完了,对岸任弘虎视眈眈,赵充国的前锋已出现在百里之外。
    杨玉可没忘记,第一次战争时羌人是怎么败的:围攻令居不下,被赶到的汉人援兵击溃。
    同样的错误,他不会犯两次。
    “该撤了,羌人的血流得够多了,赶在赵充国抵达前,各部撤到山上去。”
    战争已经进入了下一个阶段,不再是攻城略地,正面对决,而是羌人占据深邃的高山溪谷,开始与大兵进剿的汉人捉迷藏。
    “汉人入谷吾等就上山,汉人上山就钻林,他们若敢跟着进林子,定会吃尽苦头。”
    “让金城郡变成一个烂疮,没法治愈,吾等在夏季牧场将马儿喂饱,到了秋天冬天,汉人会先撑不住,西羌已经做到了该做的,引来了长安的汉军,并将他们拖在这,接下来,就看匈奴的了!”
    ……
    羌人前脚刚退兵,赵充国从长安带来的一万大军,后脚就到了黄河边,赵充国用兵素来谨慎,恐怕被敌军中途拦截,当夜派了三校人马不声不响地先渡,渡河后就在岸上安营列阵,到了天亮,一切都准备完毕,才接应对岸的大部队。
    羌人的斥候远远有数十百骑,在汉军旁试探,奉车都尉金赏和赵充国的儿子,校尉赵卬请求出击,却被老将军拒绝。
    “击虏以殄灭为期,小利不足贪,这多半是先零大豪派来的,想要引诱我军偏离方向,驱退即可,大军且先赶赴允吾城解围为上。”
    等赶到允吾城边,城外仍是一片狼藉,羌人的帐落没有拆完,城门缓缓打开,浩星赐步行而出,拜在赵充国马前。
    “允吾孤城坚守半月,好在翁孙来救金城了!”
    赵充国却没有笑意,只是看着浩星赐,良久才下马扶起他,轻声道:“少贡啊少贡,何至于此?”
    何至于此,这四个字让浩星赐心里直打鼓,过去半年,辛武贤屡屡说羌人欲叛,但浩星赐认为不会。
    结果,羌乱来势凶猛,即便金城郡早有准备,但还是叫羌人攻破了白石、河关,允吾也岌岌可危,这失土之责,事后他这做太守的恐怕要被追究。
    好在这次平定羌乱的赵充国是浩星赐袍泽老友,不会置他于死地,而浩星赐已经在盘算着,应该将责任分给谁了。
    辛武贤是肯定要分的,这厮带着郡兵主力闷着头往西打,至今音讯皆无,最好是全军覆没,如此一来,所责任都能怪到他头上了。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